什麼時候照片表達的不只是攝影?
這次對話本來就沒打算預先安排。我和 11 歲的 Hugo 及 8 歲的 Astrid 兩人來了一次對談,他們兩位參加過一年前我們首次舉辦的闔家攝影之旅。重點是,他們根本不太記得旅程中的點滴。我想好了一連串四平八穩的問題:你們在參加旅行之前喜歡拍照嗎?對你們來說最難忘的部分是什麼?Astrid 記得一隻很乖很親人的小狗;Hugo 印象最深的則是玩積木的小男孩。
我們開始逐一翻看攝影老師余宇安在旅途中拍的照片,這些照片勾起了他們的回憶,愈來愈多關於旅程的細節記憶開始浮現,可惜大多都不是我所期待的部分。
旅程自昆明出發,然後前往雲南西北部,經過大理、沙溪、麗江、塔城,最後在香格里拉市結束。我對於路線非常熟悉,開車走這條路可能不下二十次,也非常喜歡當地風格的建築、少數民族文化以及沿途美好的風景。但是,Hugo 和 Astrid 對於這趟旅程的體驗顯然和我非常不同。
我們對著大家搬動管子的照片,還有余宇安老師拍的許多張老人的照片哄笑了一番 (發出「好老啊!」之類的感嘆),嘰嘰喳喳地討論照片裡塔城鎮附近山裡的扁鼻金絲猴 (「真是毛茸茸的耶!」)。
當我們看到孩子們自己拍的照片時,每個人更有意思的小故事逐一浮現;像是 Astrid 騎山羊的事,還有某個小孩用 PS 在照片裡朋友的臉上加了一堆痘痘,然後 Hugo 也把那個小朋友的照片弄成了紫色。
他們各自挑出了一些特別的作品,Hugo 在麗江拍了好些照片,捕捉夜空呈現電光藍色,襯托街燈溫暖的橘色光輝照著行人的景緻,而 Astrid 花了不少時間試著從有趣的角度拍下一個造型美麗的鎖。我們讚嘆著欣賞了一些拍得很好的金絲猴照片,也看到了 Astrid 照片裡那隻親人的小狗。
在我們的對話裡,我發現自己其實很希望小朋友對於旅途中我覺得值得記憶的事物,會和我同樣印象深刻並且指出來。然而,從全新的觀點角度來看熟悉的地方,其實非常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很有意思,而瞭解每個人觀察和體驗世界的方式本來就不同,對我來說也算是上了寶貴的一課。不論我們是年少或年長,是新手或經驗豐富的專業攝影師,看到的一切都會呈現在我們所有的照片裡。
在每次我主辦的攝影之旅中,在最後一晚的總整理環節裡,我們會讓每個人展示自己在旅途中拍得最棒的作品,這時大家往往會互問:「這張照片你是在哪拍的啊?」因為別人的照片裡經常呈現了我們自己沒看到的事物。
不過,在和 Astrid 及 Hugo 聊過後,我還發現了一件事:攝影真的是捕捉珍貴片刻、心情與感受最有力的工具。當然,看著自己拍的照片,除了會讓他們想起照片裡的一切之外,也會幫助他們回憶起旅途中其他的種種故事和瞬間。當我和余宇安老師談到這一點的時候,他也表示同意:「幾乎我拍的每張照片,拍攝的環境和情況我都記得,不論是背後的故事,或是當下大致的感覺都記得起來。」這句話可是一位以拍照為生的人說的。
正是如此,我們在所拍的照片裡展露出的自身特色,往往比自己意識到的更多;同樣的,我們在整個過程裡所獲得的經常也超過原本的預期。我很感謝 Astrid 和 Hugo 讓我記起了這一點,也很感謝他們讓我發現原來山羊是可以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