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ours 日誌

Detours – 來自世界各地秘境小道的靈感

發現伊斯特里亞:樂觀態度及身兼接待員/行李員/服務生/主廚的 Teo 先生 (I)

這裡似乎有些不一樣。前一晚,我們從斯洛維尼亞越過邊界,開向往南伸入亞得里亞海的伊斯特里亞三角形半島,進入克羅埃西亞地區。向南行駛一小段時間後,到達三角形地帶西北角的波東尼格拉 (Brtonigla) 小鎮,Angie 和我在鎮上的小型飯店聖洛可 (San Rocco) 前面停下車來。

Brtonigla

Brtonigla

一位親切的接待人員過來迎接我們,幫我們登記入住。接著他成了行李員,幫我們把行李拿到房間。然後,當我們下樓用晚餐的時候,行李員先生又變成了我們的服務生,非常專業地向我們說明所有的菜色,更解釋了每道菜的烹調方式,這讓 Angie 非常的開心。接著,他又很稱職地為我們推薦適合搭配每一道菜的酒。當 Angie 提起很少遇到對菜色這麼清楚的服務生時,我們才發現,原來這位身兼接待員/行李員/服務生的 Teo 先生,其實也就是主廚本人。接著,第二天早上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到,他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四代家族裡,第三代的成員。

多年間,我曾經住過幾個不同的國家:奧地利、法國、美國、日本和中國。所謂「住過」每個國家,當然是指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不過,早餐之後我們瞭解到,原來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讓人住過好幾個不同的國家。Teo 的祖父就出生在波東尼格拉鎮的這間房子裡,當時此地屬於奧匈帝國領土;當 Teo 的父親誕生時,波東尼格拉鎮已經在多年內戰期間成了義大利的一部分;Teo 也出生在這裡,但他出世時此地劃歸南斯拉夫國土;他的兒子目前還不到十多歲的年齡,出生的時候波東尼格拉鎮卻已經屬於克羅埃西亞所有。

San Rocco Familiy

San Rocco Familiy

當家庭裡的第四代成員在為了蓋新泳池挖的坑裡玩泥巴時,我們和 Teo 以及他的父親 Tullio 坐在一起聊天,對話裡我們瞭解了兩件事:第一是從他們的言語裡,我們能清楚知道,這個家庭對於未來的態度比以前要更加樂觀;第二件事並不是他們親口說出,而是我們自己感覺到的,那就是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感到無比自豪,特別是來自伊斯特里亞半島富饒的土地和周圍大海的物產,以及將豐富收成精心炮製成美食珍饈的那份傳統。

海裡出產品質極佳的挪威海蜇蝦、牡蠣和新鮮魚類;而陸上的收成包括蘆筍、松露、橄欖油、葡萄酒和火腿,樣樣都是伊斯特里亞居民深感自豪的好東西。這份強烈的自豪帶著一絲的不平感。和伊斯特里亞的松露獵人聊天就會發現,他們會一點也不猶豫地說,當地的松露至少和義大利阿爾巴 (Alba) 松露一樣好:「事實上,義大利皮埃蒙特的一些松露商人會跑來布澤特 (Buzet) 買我們的白松露!」而如果和橄欖油生產商對話 (我們正好有機會和其中一個獲得專業品油師 Marco Oreggia 選為世界最佳橄欖油的生產商見面),對方會告訴我們在羅馬時代,最好的橄欖樹就已從羅馬帝國境內伊斯特里亞半島的現址移植到義大利了。好像每個人都在說,小小的伊斯特里亞奮鬥了好幾百年,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努力在烹飪界的地圖上佔有一席之地。

Istrian Olive Tree (c) Istria Tourism

Istrian Olive Tree (c) Istria Tourism

Istrian White truffles (c) Istria Tourism

Istrian White truffles (c) Istria Tourism

Istrian Prsut (c) Istria Tourism

Istrian Prsut (c) Istria Tourism

但它終究會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在進行旅行準備工作期間,我讀到一篇動人的文章,題目是「伊斯特里亞半島不是新的托斯卡尼」。文章彷彿暗示著伊斯特里亞人不需要仰賴義大利來學習如何吸引觀光客,同時當地的烹飪傳統本身也非常值得肯定。不過對於作者「伊斯特里亞半島不是新的托斯卡尼」的結論,我並不感到同意。我反而覺得它比較像是舊的托斯卡尼,少了的是人潮和品牌身價以及種種能令人回憶過往時光的特點。更不用說半島上空曠無車的街道和鄉間小路,讓駕駛完全成了一種怡人的享受…當然,這個主題可以改天再談。

Peter

 

 

 

附註:我的研究是為了新的 On the Road 體驗行程「奧匈之地 第一章: 薩爾斯堡、北義大利、亞得里亞海、阿爾卑斯山及維也納 」而進行的,這個行程途經捷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如果您希望搶先得知我們最新歐洲之旅的相關資訊,歡迎來信到:[email protected]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