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摩洛哥,腦中不免浮現撒哈拉和高聳的阿特拉斯山脈。然而,正如 Peter 今年稍早在調查旅程中發現的一樣,這個美麗的國家遠不止有這些景色而已…
*如果您有興趣參與我們的摩洛哥之旅,請隨時和我們連絡,我們會盡快與您分享各項旅程方面的詳細資訊!
任何「初次體驗」都只有一次機會可以經歷。這一點當然再明顯不過,大家對此也太過於習以為常。不過今天我的感受卻不一樣;今天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踏上前往非洲的旅程。我的感官已經準備好投入這次冒險了。
精確地說,那是四月份我們摩洛哥調查之旅的第三天。我太太 Angie 和我的第一天行程,是沿著摩洛哥的北岸,從首都拉巴特駕車經過艾西拉及丹吉爾前往塔慕達灣。第二天我們則繼續經得土安開往摩洛哥的藍色城市舍夫沙萬。第三天我們預定從舍夫沙萬駕車前往費茲。
我原本以為會看到荒蕪乾燥,寸草不生的沙漠景色。沒想到映入眼簾的,卻是連綿起伏的山坡和田野間遍生的花朵、蔬菜及成熟飽滿的穀穗,我們行駛的道路蜿蜒其中,不僅寬闊而且鋪設也很完善。在目光所及的範圍裡,是一整片富饒美好的大地。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震驚狀態中不自覺地一直搖頭。我們繼續向前開了 10 公里、20 公里,再到 50 公里,眼前仍然是一望無際的肥沃農地。我們真的還在摩洛哥境內嗎?
當天早上稍晚的時候,我們在瓦盧比利斯停下來,這是一座部分出土的柏柏爾與羅馬古城,位於現代化的城市梅克內斯附近。瓦盧比利斯始建於公元前 3 世紀,當時是柏柏爾人的殖民地,後來更成為羅馬帝國的重要前哨基地。城市在古羅馬的統治下迅速增長,最終面積廣達 42 公頃,城牆總長達 2.5 公里。目前,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環繞著瓦盧比利斯,高低起伏的田野,是該地區農民們豐富收成的來源。
在瓦盧比利斯遊客中心裡,我看到一張羅馬帝國的地圖。在講述瓦盧比利斯故事的圖片說明裡,指出摩洛哥是為北非帶來「羅馬帝國麵包籃」美名的重要地區之一。我以前也聽過這個說法,但即使我每天的食物就是來自那裡,我還是沒辦法在地圖上指出所在位置。然而,今天我卻真的來到了此地的中心。只有親身上路,我們才能真正體會所到之處的真正意義。換言之,中國諺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表達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突然間,從每餐放在桌上的麵包籃到公用的麵包烤爐,我開始處處留意到麵包的蹤影。麵包烤爐是每個摩洛哥鄉村都能看到的五項公共設施之一,其他四種分別是清真寺、學校、公用飲水池和土耳其浴室。
接下來的旅程中,在斯庫拉當地,烤麵包成了旅途裡最深刻的回憶。一位名叫 Toufiq 的朋友邀請我們去他家作客。他的家是一棟外觀低調的泥磚大屋,當我們從陽光眩目酷熱猶如烤箱的屋外走進裡面時,發現屋內光線毫不刺眼而且涼爽舒適。在正式打過招呼迎接我們之後,Toufiq 帶著我們往屋子深處走,穿過一道拱門。
我們必須彎腰低頭,弓者身子才有辦法順利通過。穿門而過後,我們來到了一個我從來未曾見識過的場所。我當時心裡想到的形容詞是「地獄」,但這裡並不是地獄。這個地方並沒有以高溫的火焰將生命吞沒毀滅,而是支撐維持著生命,原來這裡是他們家專屬的烘焙室。兩個烤爐裡燃著熊熊火焰,散發出逼人的熱氣、煙氣和閃動的火光。這裡沒有窗戶,只有上方的一扇天窗,讓屋外馬格里布的驕陽露了臉,透過窗子射下燦爛的光線。
當我站在烘焙室裡,眼睛和感官都在不斷調整適應時,我直覺感到應該逃離這個令人窒息,簡直可以引發幽閉恐懼症的空間。然而我在 Toufiq 的帶領下,和他家中兩位忙著烤麵包的女性做了同樣的動作,彎下腰然後蹲低。動作換了後,我發現下方的熱度和煙氣都不那麼令人難受。此時,我的好奇心完全戰勝了熱度帶來的不適。其中一位女性用沾上了煙塵的手拿著長柄木鏟,動作靈活地在火中翻動麵包,讓麵包能烤得更為均勻。
另一位女性小心地將麵團移到製作另一種 (供慶典場合食用) 麵包的金屬烤模中,放進另一個烤爐中烘製,幾分鐘後她熟練地取出麵包,並將烤好的成品展示給我們看。她們一邊快速做著手頭工作,一邊愉快地和 Toufiq 聊著天,對此我感到十分緊張,因為只要任何一個人的動作稍有閃失,就可能嚴重燙傷,留下難以治癒的傷疤,但她們卻對這種高熱危險完全不以為意。
在這個狹窄的高溫環境裡停留的時間愈長,我愈感到自己有幸親身參與這個最人性的體驗;也就是人們為了溫飽努力付出勞動的過程,不論栽種與收穫的是稻米、馬鈴薯或麥子,其實都沒有分別。烤麵包這事與我幾乎扯不上關係,卻是每個摩洛哥村莊裡,每天都在進行的日常活動,人們也就是藉著這個簡單的動作,將來自大地的恩惠轉變為人類賴以維生的食糧。.
*********
有關在摩洛哥製作麵包的另一個精彩故事,請點擊這裡。